77家光伏上市企业2022年年报透析:光伏万亿时代来了-亚博im电竞

77家光伏上市企业2022年年报透析:光伏万亿时代来了

作者:郑晨烨 2023-04-29 12:04

几乎所有光伏产业链中的企业,都在年报中全力向投资者陈述行业未来发展大机遇,一种“时不我待”的研判,贯穿了产业链上下游。

经济观察报 记者 郑晨烨 “去年看很多公司可能过得都比较艰难,光伏应该是为数不多行业过得都还算不错的领域,我们公司一线最少都发了9个月(工资)的年终奖。”4月26日,国内一位光伏从业者陈先生与记者交流时表示。

像陈先生这般“过的不错”的从业者,不过是眼下全产业蓬勃向上的一道缩影:政策利好、原料涨价、出海高增、跑马圈地……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说,2022年虽有曲折,但全行业还是在高速发展的通道上持续狂飙。

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:2022年,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.6亿千瓦,同比增长7.8%;其中,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.52亿千瓦,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.2%,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,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.9亿千瓦,同比增长28.1%;风电光伏年发电量达到1.19万亿千瓦时,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,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.8%。

截至4月27日,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了77家光伏板块上市企业的2022年年报,总计营收已突破万亿元,达1.26万亿元,较2021年增加了4854.84亿元。其中,25家企业营收超过百亿元,19家公司扣非净利润超过10亿元,12家公司在期内实现营收翻倍式增长。

记者注意到,几乎所有光伏产业链中的企业,都在年报中全力向投资者陈述行业未来发展大机遇,一种“时不我待”的研判,贯穿了产业链上下游。

而国家能源局在4月23日最新公布的电力工业统计数据,也印证着这些展望:截至3月底,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 4.3亿千瓦,同比增长33.7%,全国太阳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03小时,比上年同期增加3小时;全国主要发电企业太阳能电源工程完成投资522亿元,同比暴增177.6%。

硅料、硅片:盆满钵满

价格如同坐上过山车一般的硅料,无疑是2022年光伏行业绕不开的关键词。

从去年上半年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,产能紧张让众硅片、电池厂商纷纷与硅料企业签订百亿“天价”长单,提前锁料保心安。

到年末今初时,供应链价格又出现持续下探,多晶硅致密料一度跌至168元/kg,较去年8月触及的303元/kg高点,已然“腰斩”。“雪崩、血流成河”等关键词又开始萦绕在硅料企业的头顶。

抛开市场的喧闹看,2022年硅料企业作为全产业链内的大赢家显然毋庸置疑。

以协鑫科技(03800.hk)、大全能源(688303.sh)、特变电工(600089.sh)、通威股份(600438.sh)为代表的硅料“四巨头”,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共计3060.57亿元,较2021年暴增1501.98亿元。其中,龙头通威股份更是成功实现营收翻倍式增长,实现营收1424.23亿元,突破千亿大关;实现扣非净利润 265.47亿元,同比高增216.5%。四家企业平均扣非净利同比增速达217.12%。

赚得盆满钵满的硅料企业也没忘了回馈投资者,纷纷抛出大手笔分红计划。大全能源就拿出10派36元的“大红包”,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76.95亿元,通威股份也放出10派28.58元的规划,拟派发现金红利128.67亿元。

从硅料企业的年报来看,对于2022年业绩的高增,相关企业主要归功于报告期内多晶硅价格的持续上涨。通威股份在年报中就指出,2022年多晶硅由于产能缺口最大,价格同比上涨最为显著。

特变电工亦在年报中表示,2022年我国多晶硅市场呈现供应小于需求的现状,受供求关系影响,2022年我国多晶硅价格整体呈上扬走势,并屡创历史新高。

据其年报中提供的相关数据,国内多晶硅复投料成交均价从2022年初的人民币23.69万元/吨,连续创新高上涨至10月最高价格人民币30.80万元/吨;之后随着多晶硅新增产能释放,12月小幅回落至人民币24.75万元/吨。单晶复投料全年均价则为人民币27.36万元/吨,同比上涨40.74%。

面对价格的飙升以及下游市场的持续超预期,硅料四巨头在去年均拿出“大干快上”的劲头扩产。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(以下简称“硅业分会”)数据,2022年度国内多晶硅产量约81.1万吨。从通威股份年报披露看,仅其一家公司就规划2024年-2026年实现高纯晶硅累计产能规模80万-100万吨。

通威还在年报中表示,将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高纯晶硅环节领先的规模、技术、成本优势,提升市场占有率,打造高纯晶硅环节全球绝对领先地位。

大全能源在3月28日于上证路演中心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亦指出,至2023年4月,公司内蒙古包头一期10万吨多晶硅将投产,年底内蒙古包头二期10万吨多晶硅将投产。届时,公司产能达到30.5万吨。

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特变电工、协鑫科技也都在今年规划有20万-30万吨的产能落地投产。

但背靠产能结构性短缺带来的收益并不能持续太久。在光伏行业观察人士张鹏看来,伴随硅料企业扩产规划的持续落地,硅料价格在今年内将持续处在下降通道当中。

“2008年时,多晶硅也出现过一轮扩产潮,最后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,不少企业都消失。现在这个势头跟2008年有点像,大家的扩产势头十分迅猛,这些产能最快有望在年中陆续释放,加之石英砂紧缺影响下游开工,我对硅料市场今年的行情不太乐观。”张鹏表示。

4月26日,硅业分会在公众号上发布了国内硅料市场的最新价格。数据显示: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18.21万元/吨,周环比降幅为5.35%;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18.07万元/吨,周环比降幅为4.89%。

硅业分会指出,4月份市场供需两旺,各家库存并未出现大幅波动,5-6月随着准特、大全、协鑫、东立、润阳、东方希望等企业投产释放,供应持续增加;同期硅片企业开工情况或将继续受限于石英坩埚等因素,使得总体需求增速小于供应增速,市场对二季度供需关系持悲观预期,因此预期短期硅料价格仍将维持下行走势。

硅片方面,截至4月27日,记者梳理了包括隆基绿能(601012.sh)、tcl中环(002129.sh)、双良节能(600481.sh)在内的11家已披露年报的硅片企业经营情况,实现营收总计2970.46亿元。11家企业营收平均同比增速为90.14%,实现扣非净利润378.86亿元。其中,隆基绿能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89.98亿元,同比增长60.03%,排名第一;实现扣非净利润144.14亿元,同比增长63.31%。

从产销情况看,2022年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85.06gw,其中对外销售42.52gw,自用42.54gw。tcl中环期内硅片出货量达106.47亿片,约合产能68gw,销量较去年增长29.64%,产量较去年增长31.51%,库存量较去年增加166.97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除隆基与中环两大龙头外,诸如京运通(601908.sh)、弘元绿能(603185.sh)、双良节能(600481.sh)等新势力去年在硅片领域的进展也有颇多可圈点之处。例如2021年方才切入硅片领域的双良节能,在去年实现单晶硅棒和硅片的销售收入已达86.05亿元。据其披露,2022年公司单晶一厂和单晶二厂均已全部投产运行,单晶三厂产能爬坡迅速,2022年底实际产能可实现40gw。“硅片环节的竞争正在加剧,像中环、隆基等硅片头部厂商的产销集中度正在迅速下降,国内能实现gw级硅片产能的企业,现在应该有20-30家。”国内一家头部组件上市公司的产品专家孙兴向记者表示。

同硅料一样,在产能释放、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硅片的价格近期也开始回落。4月27日,光伏行业知名咨询机构infolink发布周价格评析,182mm单晶硅片均价为6.26元/片,环比下降1.9%,210mm单晶硅片均价为8.01元/片,环比微降0.5%。

infolink指出,当前单晶硅片整体供应量进入明显加速区间,加之面临假期备货需求,恐跌情绪下加剧价格谈判难度,甚至个别企业暂停拉货,等待新一轮价格调整。“硅片价格随着供应端的增量和释放,以及前期硅料下跌对于硅片含硅成本的下降,硅片环节的盈利空间在三月至四月反弹至较好水平,具有较大让利空间,预计五月各个规格仍有下跌动力。”infolink表示。

在价格已出现松动的背景下,4月以来,硅片领域的扩产消息依然不少。4月7日,tcl中环公告,拟发行不超138亿元可转债,用于年产35gw高纯太阳能超薄单晶硅片智慧工厂项目和tcl中环25gwn型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工业4.0智慧工厂项目。4月12日,高测股份发布公告,拟投资50亿元在四川省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50gw光伏大硅片项目。“硅片和硅料的过剩可能只是时间问题,而原材料的价格一旦进入下跌通道就是血流成河,2023年的博弈还会比较激烈,一体化应该会成为头部企业的主要策略。”张鹏分析称。

组件、逆变器:格局生变

相较于挣得盆满钵满的硅片与硅料企业,安徽一家光伏组件企业的副总经理许生强,更愿意用“热闹都是别人的,赚个辛苦钱”来形容2022年。在去年8月硅料价格触及300元/kg的离谱高点期间,记者曾采访过这位地方组件企业的负责人。

彼时,他就向记者诉苦,持续飙升的硅料价格,正不断侵蚀其所在公司的利润空间。“硅料价格一直在涨,我们也不得不跟着调整价格,只能说在一段时间内不要涨太多,硅料大涨,我们就小涨。”在去年的采访中,许生强曾告诉记者。

但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动,站在当下再总结2022年,许生强还是觉得十分高兴,“去年中标了几个西北大型电站的项目,毛利可能受了些影响,但整体业务势头还是很好的。”4月26日,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。

记者也梳理了17家组件上市企业去年的经营业绩,17家企业共计实现营收6929.64亿元,较2021年提升2429.38亿元,实现扣非净利润545.85亿元。其中,四家企业的扣非净利润为负,分别为航天机电(600151.sh)、协鑫集成(002506.sz)、爱康科技(002610.sz)、聆达股份(300125.sz)。营收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隆基绿能、天合光能、晶科能源,三家企业的营收总计为2971.25亿元,占17家企业总营收之比达42.8%。

从产销方面看,头部组件厂商在去年的出货体量整体大增。2022年,隆基绿能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达46.76gw,其中对外销售 46.08gw,自用0.68gw。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年出货量实现43.09gw。晶科能源的组件出货量则超过44gw。

另据infolink4月17日发布的《2022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》报告,隆基绿能、晶科能源、天合光能分别为全球组件出货量排名前三的厂家。阿特斯、东方日升(300118.sz)、正泰、firstsolar、通威与韩华qcells则分别位列5至10位。

infolink指出,组件环节的排名变化趋势,凸显厂家之间分水岭划分明显,前段厂家与去年雷同,然而后段名次则出现明显调动。

“top4厂家与后续排名厂家出货体量明显分化,top4垂直整合厂凭借自身体量、成本优势、海外渠道压制第二梯队的组件厂家,观察2022年数据,单家出货量已高达40gw以上,与第5名开始的厂家出现20gw以上的落差。infolink统计表中top10组件出货量约252gw,对比去年top10厂家增长166%。top4厂家更是占据全球份额约60%-65%左右的体量,大者恒大的趋势显著。”infolink在报告中强调。

在孙兴看来,伴随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回落,组件环节将迎来实质性利好,企业利润端表现有望改善。

许生强则告诉记者,眼下光伏组件环节正在进行“价格战”,一线企业会选择将上游减少的成本让利给下游客户,以便获取更多订单提升市占率,“组件价格去年最高甚至有2元/w,但今年很多大型项目开标之后,价格都到了1.6元/w的水平了,甚至有企业能拿出1.5元/w左右的报价。”

张鹏亦表示,当前组件领域偶发的无序价格战,对行业发展,尤其是中小组件企业发展并无好处。他认为,头部厂商坐拥品牌与渠道优势,并不会过于青睐低价抢单的行为。此外,1.5元与1.6元的价格,对于电站建设的收益影响并不大,无序的价格战只会伤害同行,还会加重大客户对相关品牌的质量顾虑。

在逆变器环节,截至4月27日,记者梳理了7家已披露2022年年报或业绩快报的上市企业数据。以阳光电源(300274.sz)、锦浪科技(300763.sz)、科士达(002518.sz)为代表的7家逆变器企业,2022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619.42亿元,较2021年增长250.17亿元。其中,仅阳光电源一家企业的营收就达到402.57亿元,占7家企业整体营收之比达65.0%;扣非净利润方面,7家企业合计实现扣非净利64.54亿元。

作为光伏逆变器领域的绝对龙头,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产品在去年的全球出货量达77gw,其中渠道发货90万台,其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量已突破340gw。

“报告期内,公司加码布局欧洲、美洲、澳洲、中国渠道市场,全球370 服务网点,包含85 全球服务中心、280 授权认证服务商。同时,以客户为中心,与全球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连续签约数个gw级逆变器订单,分布式市场业绩继续保持高势增长,全球主流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。”阳光电源在年报中表示。

此外,在第二梯队当中,上能电气(300827.sz)与禾迈股份(688032.sh)的期内营收增速分列第一、第二位。其中,上能电气2022年光伏逆变器产品分别实现产销13719.18兆瓦、10087.77兆瓦,实现销售收入 9.35亿元,比去年增长 47.11%。禾迈股份则专注于微型逆变器赛道,期内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实现销售收入12.4亿元,其中微型逆变器销量约116.41万台,监控设备销量约为19.65万台。

张鹏认为,光伏逆变器环节眼下行业格局已较为稳定,国内市场集中式电站以招投标为主,中标企业多为大型头部企业。海外市场方面,以华为、阳光电源、锦浪科技各自有其渠道与产品优势,竞争较为激烈。

广东一家逆变器企业的产品经理袁先生告诉记者,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数据,2021年-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050-1295gw,其中2021年-2025年中国新增装机量达355-440gw,逆变器企业的增量空间确认无虞,未来行业变量或将出现在产品形态领域。

“现在微型逆变器的渗透率在持续提高,这类产品相比于传统的组串式产品,安全性高、发电效率好、运维难度低,所以这两年拓展速度很快。另外,还有模块化逆变器、储能逆变器等针对不同需求的新产品,逆变器市场未来的竞争重点还是在技术、产品形态方面,谁能更好降低成本、提升安全性、提高效率,谁就能拿下订单。”袁先生向记者表示。

亚博im电竞的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为《经济观察报》社原创作品,亚博im电竞的版权归《经济观察报》社所有。未经《经济观察报》社授权,严禁转载或镜像,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。亚博im电竞的版权合作请致电:【010-60910566-1260】。

深圳采访部记者
关注新能源、半导体、智能汽车等新产业领域,有线索欢迎联系:zhengchenye@eeo.com.cn,微信:zcy096x。

相关热门新闻

请点击添加到主屏幕

")); ")); "));
网站地图